目前我國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之中。社會上對此存在一些不全面的認識,認為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制定工作滯后,發展10多年竟然沒有評估準則指導行業發展,并據此認定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存在嚴重問題。我們認為這種觀點不客觀,應當全面認識資產評估準則及規范性文件在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0多年來,財政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以下簡稱國資局)、原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以下簡稱中評協)等先后制發了大量的資產評估規范性文件,其中包括規范意見和工作指南,這些文件在指導評估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規范性文件雖然大多未以準則的形式出現,但實質上構成了資產評估行業的準則性文件,是指導和規范我國資產評估行業過去10年的主要文件。因此,簡單地以“十年無準則”為說資產評估不規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無法解釋我國資產評估行業10多年迅速發展的現象。
在評價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建設狀況的同時,應當全面認識資產評估準則與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辯證關系。資產評估準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高度濃縮,因此,準則的產生需要得到這兩方面的支持。現代評估業的鼻祖,英美兩國現代資產評估行業自19世紀中期起步以來,都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才在評估理論和實踐發展并取得行業共識的基礎上制定了評估準則。這表明了兩國評估界對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謹慎態度,并說明了資產評估理論和實踐對資產評估準則的重要性。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并從國外評估行業學習了許多有益經驗,不必像英美等國那樣經歷漫長的過程。但英美兩國的經驗表明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的確需要深厚的評估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評估實踐來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冷靜地分析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狀況,并確定其是否對制定評估準則發揮應有的支持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在強調制定評估準則必要性的同時,大力推動評估理論和評估實踐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中國的資產評估準則。
一、關于我國資產評估準則框架體系
(一)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結構設計
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綜合性,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將是涉及各種類型資產、各種評估目的和經濟行為。因此需要設計合理、靈活的準則體系,使其不僅對資產評估中的共性問題進行規范,同時也對各類別、各目的以及各類經濟行為分別予以指導和規范。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直接影響著各種具體準則和指南的內容,各國評估界在制定評估準則時都十分重視準則體系的結構設計。在過去幾年中,我國資產評估界就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論證,基本上達成一定的共識。但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沒有確定下來,使得評估準則起草工作由于對準則體系認識的不一致而無法順利進行。為保證評估準則制定工作的順利進行,在總結我國資產評估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基礎上,適當參考國際評估準則及相關國家評估準則體系,中注協組織專家對原中評協提出的準則體系進行部分調整,形成了目前的評估準則體系。
(二)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設計準則體系的指導思想:
第一,包括各類別資產的評估準則在內的綜合性評估準則體系。
第二,注重程序性準則與專業性準則。包括從程序方面規范評估行為的準則,如評估報告、工作底稿、評估程序等;還包括針對各主要類別資產特點而進行規范的專業性準則,如企業價值評估、機器設備評估、不動產評估等。
第三,基于職業道德在資產評估行業中的重要作用,在重視業務性準則的同時,更應高度重視職業道德準則的作用。
第四,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應當層次清晰,邏輯嚴密,并具有一定的錄活性,應體現各層次準則文件的不同效力和不同規范領域。由于資產評估理論與實踐在國際上發展的不均衡性,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尚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因此,應考慮為將來的發展、完善留有余地。
(三)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主要內容
1、從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橫向關系上劃分,應包括業務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兩個部分。由于資產評估工作的特點,評估師職業道德準則與業務準則的許多內容很難截然分開。在國際評估準則及相關國家評估準則中,業務準則與職業道德準則中有相當一部分規范內容交叉重復,如合理假設、明確披露等,既是職業道德準則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業務準則的重要內容。為突出職業道德在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中的重要作用,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將職業道德準則與業務準則并列。
2、從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縱向關系上劃分,可分為不同的層次,調整不同的內容。職業道德準則的縱向關系較為簡單,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其中基本準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進行概要規范;具體準則將根據評估實踐中存在的與職業道德有關的問題和基本準則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如獨立性、不正當競爭、保密原則等進一步明確規范。資產評估業務準則由于涉及面廣,在縱向關系上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各種資產類型、各種評估目的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目前在各國評估準則及國際評估準則中并沒有類似的基本準則部分可供我們參考。確切地說,目前我們制定的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和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是一次試圖將各類資產評估的共同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嘗試。
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綜合性定位,基本準則在整個評估準則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從1996年評估準則制定工作啟動以來,資產評估基本準則一直就是討論和爭議的重點。由于缺乏資產評估基本準則的明確定義,不同人和不同部門,從不同角度、在不同階段對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對擬定中的基本準則有著不同的期望值。為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認識偏差,需要對資產評估基本準則給予明確的定義,即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是規范各類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其規范內容應不區分所評估資產的類別和評估的目的,而是各類資產評估業務中所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規則。基本準則對于各具體準則和評估指南具有一定的“引出”作用,但并不與各具體準則和評估指南一一對應。
(2)資產評估具體準則。資產評估具體準則分為程序性準則和專業性準則兩個部分。
程序性準則是關于注冊資產評估師通過履行一定的專業程序完成評估業務、保證評估業務質量的規范,包括評估業務約定書、評估計劃、評估資料收集與分析、資產勘察、評估工作底稿、評估報告等。程序性準則的制定需要與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相結合。注冊資產評估師只有履行必要的程序,才能保證評估的質量,至少可以避免重大的遺漏或疏忽。同時在爭取司法部門對資產評估準則認可的前提下,程序性準則也是評估師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依據,將有助于將客戶、社會公眾和司法部門對資產評估責任的關注點從評估師具體的專業判斷,引向對評估師履行資產評估程序的充分性和恰當性方面的關注。
專業性準則是針對不同資產類別的特點,分別對不同類別資產評估業務中的評估師執業行為進行規范。根據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慣例和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專業性準則主要包括企業的價值評估準則、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評估準則、珠寶首飾藝術品評估準則等。
(3)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包括對特定評估目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評估師在執行不同目的的評估業務中,所應當關注的事項也是不同的,資產評估指南擬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中涉及主要評估目的的業務進行規范,如公司注冊、公司股份經營、關聯交易、抵押貸款、不良資產處置、法律訴訟等。同時也將涉及一些具體的資產類別評估業務,如專利、商標等。此外,還將包括一些對資產評估工作中重要及特定事項的規范,如評估師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鑒別方面的責任等。資產評估指南將根據評估實踐的發展不斷增加或進行修訂。
(4)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文件。該層次較為靈活,針對評估業務中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某些尚不成熟的評估指南或具體評估準則也可以先作為指導意見發布,待成熟后再上升為具體準則或指南。
二、正確認識資產評估準則作用
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界及相關方面對制定資產評估準則的呼聲很高,這是我們開展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制定工作的有利條件之一。但是,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在這種對評估準則的迫切需要之下,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評估界和相關方面對評估準則期望值過高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希望通過評估準則解決評估行業中存在的宏觀管理方面的問題,第二是希望評估準則在體例上成為一部詳盡的操作手冊。
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眾多嚴重問題以及評估師執業環境惡劣的狀況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缺少評估統一立法,現行評估管理體制混亂等。在這種背景下,相當一部分人對評估準則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希望通過評估準則去解決本應當通過評估立法、管理制度改革去解決的問題,如要求通過評估準則統一評估行業,解決管理政出多門的問題,甚至統一評估執業資格,明確評估師與委托方、占有方的權利和義務等。這種愿望是良好的,但由此而產生的認識上的誤差對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工作已經帶來嚴重干擾。縱觀世界各國資產評估準則發展的狀況,資產評估準則僅僅是從職業道德和業務要求方面對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執業行為進行規范,資產評估準則不可能替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府的管理制度,即評估準則不可能解決職業道德和業務以外的問題。任何試圖通過評估準則去直接或間接替代評估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的做法不僅是無效的,同時也會極大地削弱評估準則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因此正確認識資產評估準則的作用,對制定和執行評估準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評估準則的體例方面目前認識分歧很大,許多評估人員希望評估準則是一部事無巨細、詳盡規定的操作手冊,甚至對諸如勘察資產的范圍、折現率等重要參數的取值范圍等需要評估師進行專業分析判斷的事項也進行明確規定,以便評估師可以直接運用到具體評估項目中。
然而,由于資產評估業務所涉及的資產類別、評估目的千差萬別,每個具體的評估項目都有其獨特性,因此不可能制定適用于所有評估項目的具體規定,而只能以原則性規定的形式對評估執業中的基本規范進行歸納。另一方面,雖然資產評估理論是制定評估準則的重要基礎,但評估理論及其應用是教科書和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評估準則也不可能成為討論評估方法原理及其應用的教科書。《國際評估準則》在對其目標和范圍進行介紹時明確指出:“國際評估準則列出了評估師應當做什么,而不是解釋如何運用具體評估程序或方法。國際評估準則認為每個評估項目都需要解決一個特定的評估問題,解決評估問題的方式取決于評估師選擇相關技術、進行恰當判斷的能力。”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評估準則是原則性的規范,評估師執行評估業務應當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分析和專業判斷,以形成公允的評估結論。